手机浏览中华地板网2021-11-15 责任编辑:夏红 浏览数:
11月5日,集团公司在京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交流促进会,中央企业党史学习教育第七指导组副组长巴清宏到会指导,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连军出席会议。

(图片来源:福人地板供稿,侵删)

(图片来源:福人地板供稿,侵删)
风雨三年的岁月峥嵘,光阴三载的秋实春华,我们把奋斗的力量汇聚成河,把前行的收获谱写成歌。面向未来,立足党的百年华诞新起点,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林实业将不畏艰难、拼搏进取,剑指目标、劈波斩浪,重任千钧再出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续写新的华章!
融媒资讯
01
看中国各省碳排放额分配及减排潜力
(来源: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结论 通过下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碳排放权分配数额差异较大,其中云南、四川、黑龙江依次占据前3位,其配额均超过了10×108t,分别为14.209×108t、13.694×108t、11.704×108t。与此对应,宁夏配额最少,仅为0.382×108t,山西、新疆依次排在倒数二、三位,分别为0.591×108t、0.669×108t。
(2)14个地区的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表现为盈余状态,其中以云南最高,根据原因差异可大致分为“低排放、高配额”“低排放、低配额”以及“高排放、高配额”等三类不同地区。其他16个地区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欠缺,结合数值差异可划分为以江苏等4地为代表的轻度欠缺地区,以天津等7地为代表的中度欠缺地区,以及以辽宁等5地为代表的重度欠缺地区。
(3)在16个碳排放权欠缺地区中,浙江、天津、山东等3地所具备的碳减排潜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福建、重庆、安徽等7地的减排目标实现潜力处于居中水平;而甘肃、内蒙古、贵州等6地所呈现出的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地区碳减排潜力与其碳排放权欠缺量之间虽表现出了一定趋同性但并非完全一致。
全文如下:
1.介绍
近年来,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疾病传播。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早在《巴黎协定》签订之前就已向世界各国公布了未来的减排计划。
有鉴于减排工作重要性的不断凸现,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立足于中国碳排放问题展开深度探讨。通过对文献梳理,作者发现目前关于中国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所得出的相关结论也为逐步完善我国碳排放抑或碳减排问题的研究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着一定不足,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虽然也有学者探讨过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问题,但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却更倾向于各类社会经济指标,而忽视了以林业、农业等为代表的生态功能指标。二是在完成碳排放权省域分配之后,对表现出欠缺特征的地区缺少深度分析。正是基于此,文章重新构建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然后从中识别出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欠缺地区并对各自碳减排潜力进行综合评估。
2.研究方法
为了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文章采用多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有效文献、咨询领域内相关专家的方式完成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利用k-均值法对30个省级行政区展开聚类分组。然后,在完成2017—2030年碳排放权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借助区组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法和影子价格模型实现对30个省级行政区碳排放权数量的分配,并以2017年为例计算出各地区碳排放权的初始空间余额,且从中识别出盈余地区和欠缺地区。最后,对于碳排放权欠缺地区,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完成对各自碳减排潜力的综合评估。
3.结果分析
3.1中国碳排放权区域分配及初始空间余额
表1 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碳排放量、碳排放权分配额及其初始余额

(图片来源:福人地板供稿,侵删)
由表1可知,目前全国有14个地区表现出盈余特征。其中,云南、四川、黑龙江、北京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可归为“充分盈余”地区。河南、江西、湖北、广西、上海、吉林等6地依次排在5~10位,可归为“中度盈余”地区。除此之外,海南、青海、广东、江苏等4地也表现出了一定空间盈余特征,但余额数量较低,可归为“略微盈余”地区。从总体区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均有涉及,根据成因差异可大致分为三类:(1)以京、沪、赣、桂、川、滇等6地为代表的“低排放、高配额”地区,这些地区或自身能耗水平较低、或能源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客观上促使各自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2)以吉、琼、青等3地为代表的“低排放、低配额”地区,各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能源的消耗,进而使其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3)以黑、苏、豫、鄂、粤等5地为代表的“高排放、高配额”地区,各地二、三产业能源消耗数量巨大,且均为农业生产大省,由此导致其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其他16个地区的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欠缺,而根据各自的欠缺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三类:(1)轻度欠缺地区,包含浙江、安徽、福建、重庆等4地。其中浙、皖二地属于典型的“高排放、高配额”地区,其理论配额为当前碳排放量的90%甚至以上,所面临的减排压力可能相对较小;闽、渝二地碳排放权配额与当前碳排放量均属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层次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各自减排工作均面临一定压力。(2)中度欠缺地区,包含天津、内蒙古、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7地,除天津外均为我国中西部省区。其中,内蒙古、陕西的能源利用结构相对单一,客观导致各自碳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均表现出“低排放、低配额”特征,且前者数量要明显少于后者,各自碳排放权理论配额均不及其碳排放量的50%,面临较大减排压力。(3)重度欠缺地区,包含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新疆等5地,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高排放、低配额”特征,从目前境况来看均面临极为严重的碳排放赤字,高耗能源的广泛利用是导致其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关键动因,而各自林木资源蓄积量的相对欠缺又极大制约了其碳排放权的分配。
3.2碳排放权欠缺地区碳减排潜力综合评估
从图1中不难发现,浙江、天津、山东等3地的综合评分要明显高于其他13个地区,表明它们减排潜力较大,未来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相对较小,就区域分布而言均位于我国东部。福建、重庆、安徽、湖南、辽宁、陕西、河北等7地依次排在4~10位,评分介于55~80之间,这些地区的减排目标实现潜力在16个碳排权欠缺省份中处于居中水平,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甘肃、内蒙古、贵州、山西、宁夏、新疆等6地综合评分均在45以下,依次排在11~16位,上述地区所呈现出的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小,其中除山西之外均为我国西部省(自治区)。

(图片来源:福人地板供稿,侵删)
图1 碳排放权欠缺省区减排潜力综合评估结果
4.结论
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碳排放权分配数额差异较大,其中云南、四川、黑龙江依次占据前3位,其配额均超过了10×108t,分别为14.209×108t、13.694×108t、11.704×108t。与此对应,宁夏配额最少,仅为0.382×108t,山西、新疆依次排在倒数二、三位,分别为0.591×108t、0.669×108t。
(2)14个地区的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表现为盈余状态,其中以云南最高,根据原因差异可大致分为“低排放、高配额”“低排放、低配额”以及“高排放、高配额”等三类不同地区。其他16个地区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欠缺,结合数值差异可划分为以江苏等4地为代表的轻度欠缺地区,以天津等7地为代表的中度欠缺地区,以及以辽宁等5地为代表的重度欠缺地区。
(3)在16个碳排放权欠缺地区中,浙江、天津、山东等3地所具备的碳减排潜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福建、重庆、安徽等7地的减排目标实现潜力处于居中水平;而甘肃、内蒙古、贵州等6地所呈现出的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地区碳减排潜力与其碳排放权欠缺量之间虽表现出了一定趋同性但并非完全一致。
02
“双碳”目标下 绿色金融产品迎创新潮
(来源:金融时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亦成为本届进博会上的关键词之一。
“气候变化是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长期性、结构性、全局性’特征,正在引起全球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重视。同时,气候行动可以形成庞大的投资市场,为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投资机遇。”毕马威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曹劲表示。
实际上,绿色金融也正是不少金融机构过去一年里的新发力点。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多家金融机构也从不同角度挖掘探索绿色金融的新机遇。
聚焦碳市场 金融机构加速布局
作为解决碳排放外部性的有效经济手段,碳排放交易被寄予厚望。特别是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如何更好发挥其定价作用,引导全社会进行低碳投资成为焦点。
客观来看,当前,虽然国内各区域碳市场均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但由于对碳排放权非标属性的限制,真正参与的金融机构不多,且参与方式主要是金融机构传统的账户开立和资金结算,而不是增强市场功能的做市商、涉碳融资与资产管理、交易产品创新等。
不过,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看来,要让碳价能够引导全社会的低碳投资,就需要有效的定价系统。不仅要有现货的价格,还要有碳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货等)的价格。他表示,只有金融充分介入,碳价格才是有效的,才会有足够的交易,才能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才能引导企业未来进行低碳投资决策。
对此,金融机构已经在筹谋如何更积极参与其中。在本届进博会举办首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清算所、广碳所共同签署跨境合作备忘录,希望为金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一体化建设搭建桥梁。
在央行指导下,上海清算所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责无旁贷。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谢众介绍了该机构推出的碳中和相关金融产品。他表示,上海清算所已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有效优化碳市场风险管理功能。
此外,保险机构也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进行了新尝试。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并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所谓碳排放配额质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符合条件的碳排放配额合法所有人将配额质押给符合条件的质权人,并通过交易所办理登记的行为。而前述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是指以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合同为基础合同,由碳配额所有人投保的、保障质权人实现质权差额补偿的保险产品。
“通过提供‘碳配额+质押+保险’服务,中国太保产险一方面为碳资产持有人提供增信,保障了质权人(融资方)的权益,极大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碳配额+质押+保险’是中国太保产险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一次全新尝试,为后续保险服务碳配额交易市场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气候变化做决策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首席执行官雅克·里波表示,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大部分产业结构都必将转型或升级,这将是一场全面变革。”
各家金融机构都希望能抓住这一轮绿色变革中的新机遇。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企业及机构业务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郑思祯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自“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低碳转型,星展银行依托母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国际实践,通过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及产业链以更可持续的模式开展业务,助力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此外,该行于2020年6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框架与分类法》,作为该行向低碳经济转型计划的一部分。“这是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框架与分类法》,将为星展银行与那些正在推进其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客户开展合作奠定基础。该分类法将作为参考,指导客户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匮乏和解决诸如社会不平等之类的关键性全球问题时能够快速适应并提高应变能力。”该行介绍。
渣打银行则宣布了一项支持计划。据渣打集团介绍,将在2030年前,为绿色企业和转型企业提供30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渣打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区域行政总裁(中国及日本)张晓蕾表示,金融机构在为绿色投资融资,管理气候变化和产业转型风险以及推进碳排放合理定价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她建议,金融机构应该把可持续性和长远考量作为机构战略和文化的一部分,致力于将资金调动到那些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领域。同时,要支持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在国内、国际建立统一标准、数据和定义,让金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渣打计划到2030年调动3000亿美元用于绿色及转型融资,将资本引导至最有机会采用低碳技术的市场和部分面对最严峻的转型融资及气候挑战的市场。”张晓蕾表示,“在集团层面,渣打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切行动的中心。渣打的全部决策,无论大小,都会考虑气候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华银行同样把“商业可持续”视为四大推进领域之一。“自2021年以来,大华银行(中国)在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指导下,结合母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为实体经济低碳循环发展提供资金和解决方案,向涉及绿色建筑项目开发、新能源开发及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为《金额时报》记者介绍了该行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他表示,在结构性转型过程中,部分项目和行业领域的资金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这对银行的风控也有新的要求。“我们也积极预判并调整信贷政策,有效防范风险。通过融资安排、流动性管理和账户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助力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文章来源:福人地板供稿,侵删)
本文二维码
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上二维码,即可将本文发布到“朋友圈”中。
微信公众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华地板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实时掌握最新地板行业动态,了解最实用的地板产品知识。
10月18日,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国胜做客中林大讲堂,以“应对大变局,提升领导力”为题授课。[详情]
返回品牌首页返回资讯动态首页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furenfloor.co.chinafloor.cn/news/itemid-500719.s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中华地板网
目前品牌在全国门店数量约为100-300家,并计划在空白区域继续招商
公司名称:中国林业集团福建福人源木实业有限公司
加盟电话:***-703…获取联系电话
招商电话:1539601…
E-mail:huangwenqi@furenfloor.com
免费加盟热线: